标签: 冯继志

“四史”学习丨协同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九中队的抗战

开栏的线周年,习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四史” 学习专栏,定期发布《中国万宁历史》,大家一起学起来吧。(“四史”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统称。)协同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九中队的抗战

1941年春,琼崖特委和琼崖抗日独立总队部派出作战经验丰富的冯继志、冯正等人来到六连岭抗日根据地,以乐万县武装经济队为基础,建立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九中队。5月,乐万县委书记陈克邱在六连岭加索村召开会议,宣布第九中队成立,冯继志任中队长,冯正任政治指导员,全队100多人,下设3个小队,符明任第一小队长,傅烈军任第二小队长,谢国军任第三小队长。

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九中队成立后,在乐万县委的支持配合下,在六连岭周围的哥岭、柚树、六连、和顺、加荣、加索、上城、田头、丁狗 、旧地、大群等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主动寻找战机打击日军。1941年5月,日军强迫六连及和乐地区的群众到后沟一带修筑公路。第九中队派出符明、傅烈军、王河清、苏乙坚、朱茂等6位武装人员化装为修路的民工,潜入到后沟公路的地段,乘机击毙4名监工的日军,缴获轻机枪1挺、子弹400余发。当天晚上,乐万县委在上城驻地召开庆功大会,抗日群众热情犒劳第九中队。后沟战斗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万宁抗日军民抗战的勇气和信心。

8月,日军进犯六连岭抗日根据地独立总队第九中队的驻地罗古坡。第九中队的指战员勇敢迎击,日军无法攻下第九中队的阵地。日军凭借交通上的优势,迅速增派援兵800人,以钳形之势再次向罗古坡阵地进攻。当时,第九中队仅有70人,轻机枪1挺、长枪34支、短枪31支。第九中队挑选出40多名战士与日军周旋,顽强拼杀。罗古坡战斗,第九中队40多名战士同比自己兵力多20倍而且又是武器精良的日军展开正面作战。第九中队伤亡20多人,小队长傅烈军、谢国军和文化教员李大新光荣牺牲。第九中队的战士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英勇杀敌,击毙日军30多名,这在六连岭抗日根据地军民中产生了极大的政治影响。此后,万宁的抗日游击战争蓬勃发展。

9月,万宁地方组织带领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与第九中队相互配合,主动攻击日伪、顽军。在北大地区,组织带领黎族人民协同开进北大的第九中队,打击盘踞在那里的顽固派。10月至11月上旬,第九中队与北大地区各乡常备中队互相配合,同顽固派进行了4次战斗,均取得胜利。第一次,攻打驻大寮的地方游击队中队长符和山的据点,处决符和山;第二次,攻打头村中队刘哲波的据点,打死打伤顽兵10多人,缴获10多支枪;第三次,攻打驻田墩村的地方游击队大队长符跃驱部,俘敌1人;第四次,在茄槽乡长郑仕仁等人的协助下,第九中队夜袭驻北大地区土刀树峒的督军主任符和昌部,歼敌9人;符和昌被击伤后,慌忙带领残兵逃往水沟村,万宁地方组织带领武装力量与第九中队跟踪追击,击毙军官2人,缴获步枪11支、短枪2支、子弹200多发、战马2匹。万宁地方武装与第九中队协同作战,在北大地区取得的节节胜利,鼓舞了万宁人民的抗日斗志。

海印青少年俱乐部总教练:广州该有中甲、中乙球队

世界杯结束了,“足球道路,中国应该怎么走”这个话题又摆在了所有人面前。日前,广东南方起跑体育产业有限公司联合南方都市报对参加广东省民间青少年足球联赛的部分球队做了专访。从中一窥广东省青训俱乐部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机遇和挑战。

近日,记者造访了越秀区海印青少年俱乐部。这俱乐部由前中国香港代表队球员冯继志担任总教练,该教练曾经代表中国香港队跟巅峰时期的小罗领衔的巴西队过招。这里的孩子文武双全,俱乐部2003-2004组足球队共有将近15人输送到国少、各职业俱乐部梯队或市足协梯队,同时也有多人被输送到广州华侨外国语学校、培正中学等名校读书。

海印青少年俱乐部建立于2010年,俱乐部的2003-2004组足球队,是总教练冯继志通过8年时间打造出的一支成熟的队伍,他将一批小球员从小学带到高中,从孩童带到足球精英。整支球队中的球员曾多次代表越秀区、广州市参加大赛,共有将近15人输送到国少、各职业俱乐部梯队或市足协梯队,还有3位球员在马竞希望之星选拔中脱颖而出。

据了解,这里的孩子不仅踢球出彩,还有多名球员被输送到广州华侨外国语学校、培正中学等名校。“海印青少年俱乐部一直贯彻着读好书、踢好球的青训理念。”冯继志说。

“做青训一定要沉住心,十年磨一剑,绝对不能有功利的心,这样才能培养好人。”冯继志说,“和一群孩子一起走过八年的风雨,分享踢球的苦与乐,当你看到这些孩子从一张白纸到长大成才,就会体会到无与伦比的满足感。这也是作为基层教练最特别的地方。”

据悉,海印集团董事长邵建明有着一颗热爱足球的心,海印集团早在1996年就与广东女子足球队达成合作协议,为广东女子足球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可以说海印集团是国内最早的一批奉献于足球行业的企业。”冯继志说,现在海印集团独家资助海印青少年俱乐部。此外,该俱乐部还在番禺、顺德设立训练点,建立海印三桂足球公园,旨在拓宽足球青训的范围与影响。

“不能把青训当作一场商业活动,而是要让商业反哺青训,慢慢带动青训茁壮成长。”冯教练道出了自己理解的商业与青训的关系,也诠释了海印集团如今对青训的执着和对社会的回馈。

如今广东乃至全国的青训蓬勃发展,踢足球的人口基数迅速扩大。这对于足球的发展是好事,但对于青训,冯继志也有自己的隐忧和担心——这些小孩子将来的职业出路。冯继志认为,与踢球人口相比,广东地区特别是广州的职业队伍不够多,职业化队伍的不足也将导致球员发展的空间狭窄。

“90年代的甲A联赛,广州就有宏远、太阳神、松日这些球队。一个城市就需要有水平不同的一些球队提供给球员不同的出路。如今,北京在中甲有北控、中乙有理工,上海在中甲有申鑫、中乙有申梵,但广州就只有两支中超球队。”冯教练说。

冯继志认为,球员是一门职业,不能只定义在高端。中超的球员年薪普遍过百万,但作为踢得不是那么拔尖的球员,踢中甲或者中乙,拿三四十万的年薪,这样的平台对于职业足球是十分必要的,广州现在就缺少这样的平台。冯继志说,要让球员们看到足球是一门职业,而不只是高水平球员才能玩得起的游戏。“这样观念的转变和职业化平台的不断完善对于足球青训的发展尤为重要。”

冯继志教练是职业足球运动员出身,曾在2000-2007年期间在香港联赛多支球队中有过效力经验,还曾代表中国香港队出征2002年、2006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

谈到职业生涯的难忘片段,冯教练悉数家珍:“最难忘的是在世预赛对阵中国男足国家队的比赛,那种感觉线年贺岁杯面对巨星云集的巴西。”冯教练甚至能把这两场比赛的出场名单倒背如流,罗纳尔迪尼奥等巴西球星都参与了那场比赛。

关于香港足球的青训,冯教练说,香港足球在塔尖没有太大的资本投入,但在足球的底层发展得很好。整个社会层面非常重视青训,民间足球发展也很好。“由于英国足球文化影响和多外来人口集中的缘故,每到周末香港都会有很浓厚的足球氛围。”

据冯继志介绍,香港地区十分重视校园足球,像华仁书院、拔萃书院这样著名的学校都在发展足球。而且还有曼联、阿森纳、切尔西这样的英超俱乐部在香港设立足球学校,这些专业足校会定期派教练入驻学校进行专业指导,还会从英国总部派遣教练到香港跟进足校培训的情况,及时更新先进的教学技巧,做到与时俱进。

三年级的王进是该年龄段球队中的进攻核心,从小喜欢踢球的他是海印青少年俱乐部进校园选拔出来的。“俱乐部会派教练到小学开展足球兴趣班,然后在30多人的班中挑选2至3人来这里训练。”王爸爸说。

王爸爸回忆起当初的决定,由于路途、安全、学习等方面的考虑,一家人也犹豫了一个学期。但最终决定接受足球训练后,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因为足球是孩子的爱好,就算有时训练后做作业做得比较晚,他也从不抱怨。足球和学习之间反而能相互促进,他在学校一样能拿到三好学生。”

足球不仅让孩子锻炼了身体,更是培养出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王爸爸回想起孩子踢球最难忘的时刻:“在一项杯赛中,一天要踢两场八人的比赛,对小孩的体能是很大的考验。在最后一场比赛中,面对一支实力超群的冠军球队。在我们球队体力都几乎透支的情况下,我的孩子打入了绝杀球,他在最艰难的时刻依然咬牙坚持到了最后。在经历这样的比赛过后,孩子对于面对困难的心态显然有了很大改变。”

对于孩子在足球上的发展,王爸爸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最重要的是孩子自己的爱好,只要他愿意走这条路,我们做家长的就不会放弃,会陪他走下去。因为现在读书也不是唯一的出路,如今体育产业蓬勃发展,踢球就算当不了职业球员,也还有很多发展的路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逾期未审验”重点驾驶人 请速来审验!(一)

为消除道路交通事故隐患,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吉林市交管支队对吉林地区驾驶证逾期未审验的重点驾驶员进行曝光,希望下列驾驶人配合交管部门工作,尽快到吉林市驾驶员教育基地(吉林市和平路与珲春街交汇处北行100米处)进行3小时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学习结束后到市辖区各大队车管分所办理驾驶证审验业务。

另外,交警部门将利用技术手段对驾驶员逾期未审验继续驾驶机动车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香港队后防哼哈二将:中国队为何不解放郑智?

中国足球国家队-中国足球国足备战预选赛对手动态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打印】 【关闭】

记者麻小勇、林浩阳香港报道 香港队中,除了门将范俊业之外,身份特殊的后防“哼哈二将”———吴伟超和冯继志表现得也很不错。在31日的比赛中,以盯人中卫首发上场的他们让中国队几次相当漂亮的进攻都不能取得结果。

根据黎新祥赛前的安排,冯继志和吴伟超作为盯人中卫出场,冯继志盯防郝海东,而吴伟超则盯防张玉宁。黎新祥要求他们无论中国队的两名前锋跑到哪里,都要死死贴住。从上半场刚开始的表现来看,冯继志的盯防显得较为成功,至少破坏了郝海东多达三次的进攻机会。和郝海东不相上下的个头更是让冯继志在防守郝海东的高球方面游刃有余,每一次总是能够很及时地堵在郝海东的进攻路线上。然而不幸的是,冯继志在第28分钟一次防守中和郝海东以及本队守门员范俊业的碰撞中受伤,不得不提前下场。

比赛结束后,冯继志一瘸一拐地走出了休息室。他告诉记者:“我的伤不是郝海东踢的,而是我们的门将弄的,他已经收不住脚,踢到了我的尾椎骨上。”说着,冯继志还不停地揉着自己的伤处,一边感慨着郝海东的表现:“中国队前锋里面最强的还是郝海东,他的跑位、拿球动作都很合理,幸亏我事先对他的一些动作有过一点研究,否则要吃亏了。相比之下,国家队的另一名前锋张玉宁要容易防守多了。”

冯继志还很奇怪国家队为什么不敢把郑智解放出来,他说:“我们只派出了一名前锋,你们有三名后卫防守就够了,郑智之所以能够被评上中国足球先生,就是因为他在进攻方面的能力,现在却让他来防守我们。”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打印】 【关闭】

中港决战出利好 国足锋线添悍将港队后防伤坚盾

前锋攻击力疲软,一直是国家队的软肋,但来自天津的老队员于根伟本次入队有望改善这一状况。昨天下午,于根伟在国家队分组对抗中,一人独进5球,成为在训练中进球最多的球员。

国家队昨天上、下午都在越秀山体育场进行训练。下午,国家队完成热身活动后,主教练哈恩一声令下,球员马上进行分组对抗。18名队员分成两组,穿上绿背心的有郝海东、李毅、郑斌、李霄鹏、肇俊哲、周挺、李玮峰、徐云龙和刘云飞等9人。而于根伟、李金羽、阎嵩、郑智等人没有穿训练背心,被分在了另一组。

在前两节分组对抗中,没有穿训练背心的一组在于根伟、李金羽、郑智等人的组织下,频频攻破穿背心一组的球门。两节分组对抗结束,于根伟、李金羽等人所在的一组以5:1遥遥领先“背心队”,其中,于根伟包办两球,李金羽攻进一球。哈恩看到于、李两人的攻击威力远比郝海东、李毅两人领衔的“背心队”要强,于是在中场休息时让郝海东、李毅两人脱下绿背心,交给于根伟、李金羽两人。

尽管被调换了组别,但于根伟和李金羽两人的进球表演远没结束。后两节,李金羽进一球,于根伟又是头顶脚踢连进三球,协助“背心队”5:1战胜了对手。值得一提的是,于根伟在整个下午训练所进的5球,每个进球都进得相当漂亮,不仅赢得在场记者阵阵喝彩,同时也赢得主教练哈恩的频频点头称许。

9日上午,中国香港队主力中卫冯继志在医院接受鼻梁矫正手术。目前,冯继志能否代表港队出战11月17日的比赛尚难确定。

冯继志原是前广东宏远队球员,后前往香港甲组联赛踢球。由于具备一定的实力以及在香港联赛的良好表现,冯继志目前成为香港队主力中卫。今年3月10日,国家队客场挑战中国香港队时,冯继志在下半场因伤被换下场。赛后,很多香港媒体包括港队内部都认为如果冯继志不是因为受伤提前下场,国家队未必能攻破港队大门。

鼻梁矫正手术虽然是个小手术,冯继志也乐观估计休息三四天就可恢复运动,但要完全康复的话至少需要半个月。换言之,冯继志能否赶得及在11月17日伤愈复出,前景不容乐观。

好消息传至国足 港队后防核心冯继志铁定缺阵

虽然中国香港队还没有确定最终的出战名单,但是对于中国队来说已经有一个好消息传来,就是后防核心冯继志已经铁定缺阵。

来自中国香港足总官方网站的正式消息,冯继志是11月8日入院接受鼻骨矫正手术的,虽然术后三四天就可恢复训练,但是已经不太可能出战与中国队的比赛。

问及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动手术时,他所在的南华俱乐部表示,由于国际比赛日的原因,下一轮香港联赛21日才进行,这可以保证他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对于此前有关冯继志是有意回避与中国队比赛的说法,足总方面并没有明确的说法,只是说俱乐部是这么安排的。

不管他是不是故意回避中国队,作为中国香港队的后防主力,他的缺阵对力争多进球的中国队来说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而且我们可以断定他是我们“朋友”的原因是,早在中国香港队主场与科威特队的比赛中,冯继志就是拼抢最卖力的球员,虽然在那场雨战的72分钟他就被主裁判罚出场,但是中国香港队只输给科威特队2个球着实为此次中国队还有翻盘的机会立下了大功。

看甲A年头多一点的人可能还记得冯继志,当年作为广州松日队的球员曾随球队征战过甲A联赛,1998年塔瓦雷斯率领升班马广州松日队一举打到了联赛第四名,而当时队中的主力中后卫就有冯继志一个。第二年没钱的松日队被著名的“渝沈之战”编排出甲A,而第三年球队又像跳水一样从甲B跌落乙级。随着这支球队被打散,球员也各奔前程,冯继志没有选择国内俱乐部而转投香港联赛,并在获得居留权后凭实力入选了香港代表队。

传球!国足界的大咖都来看广州这所小学的班级联赛!

黄花小学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始终以丰沛的校园足球文化滋养学生性灵,丰富校园足球的内涵。12月16日早上,黄花小学第十三届足球节班级联赛开幕式隆重举行。“中超之父”及原中国足协联赛部主任郎效农、原中国足协副主席及原广东省体育局局长董良田、人称“东北大帅”的中国足坛功勋教练李应发、带领球队创造55轮不败纪录的迟尚斌、海印青少年俱乐部总教练冯继志、广东电视台体育频道足球评述员蔡晟譞亲临现场,为本次足球盛宴助兴。

早上八点,阳光明暖。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后,足球节班级联赛正式拉开帷幕。学校足球队长周晟礼向潘俊青书记报告人数,潘俊青书记铿锵有力地宣布开幕式正式开始!

董良田爷爷寄语黄花人,他祝福黄花学子迎着太阳绽放,在运动中健康、快乐地成长。他深入人心的话语激励、鼓舞着每一位黄花人。

紧接着,是期盼已久的开球仪式。朱思红校长以及嘉宾代表共同步入球场,与黄花小学足球队员代表各站一列。一声哨响,领导及嘉宾们把足球踢向足球队员,足球队员接到球后,稳健沉着地抬起腿,用力一踢,把足球送入龙门。这一脚,代表中国足球的薪火相传、中国足球从娃娃抓起的坚定信念;这一脚,凝聚着黄花学子对足球的热爱与对中国足球未来的憧憬……

随后,六年级联队与四五年级联队的对抗赛点燃了整个球场!队员们在球场上切磋球技、彰显技能。球场上风起云涌,激情与脚下的足球共舞。他们传踢、拦截、进攻、合作……翻滚的足球、奔跑的身影、跃动的步伐汇聚成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场外同学也激情洋溢,进球时的欢呼、抢夺时的加油声充斥着整个球场。广东电视台体育频道评述员蔡晟譞精辟又幽默的点评让现场气氛愈加高涨。两支队伍可谓实力相当,不相上下,经过激烈的角逐,六年级联队以3:2的比分战胜四五年级联队。精彩的对抗赛充分展现了黄花学子的运动精神以及校园足球的无限魅力。

黄花足球飞扬,拼搏成就梦想。足球,早已成为一个国家、民族强盛的精神符号。竞足球技,享足球乐,抒足球情,绘足球梦,我们必定继续怀揣着信仰明灯与理想蓝图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校园足球,丰润学校教育的深度和高度,为提升中国足球运动水平,发展中国体育事业添砖加瓦。

琼崖抗日公学:抗日救国先锋者的革命熔炉

“一!二!三!四!” 每天天蒙蒙亮,当起床号声一响,十几分钟内,一群斗志昂扬的年轻人便迅速跑到操场集合开始早操,“嚓嚓嚓”的脚步声坚定而有力量,时而还伴着豪迈的歌声,让山脚下的日寇心悸不安。

这是77年前,每天清晨在琼崖抗日公学的操场上都能见到的一幕。那一年,琼崖抗日公学在澄迈美合抗日根据地宣告成立,来自琼崖各地的革命青年抱着抗日救亡、保家卫国的共同志愿,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所革命的大熔炉里,争做救国救民的先锋者。

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研究员邢诒孔认为,琼崖抗日公学是一所“抗大式”的学校,为琼崖地区培养了一批骨干,对抗日战争的深入以至日后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少同志从公学毕业后,奔赴各个岗位,成为各方面的骨干。其中一些人为抗日救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对琼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从“九一八事变”起,日本帝国主义便肆无忌惮地侵略我国东北三省,继而兴师南下。1939年2月10日凌晨,数千名日军在位于海口西北角的原琼山县天尾港强行登陆,开始了对海南岛长达6年的统治和掠夺。

1940年,随着抗日战争的深入开展,琼崖特委和独立总队深感革命干部力量不足,亟需培养一批军事骨干和地方干部指导各地抗战工作。

在美合抗日根据地建设初具规模后,琼崖特委根据党中央关于“开办大规模干部学校”的指示,培养一批党政军干部,以满足长期抗战需要。在继续办好随营军政训练班和开办党校的同时,1940年7月,以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为楷模,在美合抗日根据地创办了琼崖抗日公学。

据琼崖抗日公学学员刘英豪回忆,1940年刚读完小学的他,为响应地方党组织号召,报名投考琼崖抗日公学。经过严格的口试、笔试和体检合格后,被录取进琼崖抗日公学,入校后,被分配到初级甲班。

琼崖抗日公学政治辅导员罗文洪对开学当天的情景也记忆犹新:1940年7月,海南岛酷热难耐,他顶着辣的太阳来到琼崖抗日公学门口,只见迎面有个用竹排和木杆搭成的大牌楼,上方端端正正地写着“琼崖抗日公学”几个大字,大门两旁是竹篾编成的“墙”,上面写着主席为“抗大”题的八字校风“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这八个字确定了“抗大式”的教育方针和校风,也像指路明灯,照亮了琼崖抗日公学办学的方向。

这个建在美合村侧背,距离琼崖特委和独立总队部有二三里路的新学校,曾是一片荆棘丛生、野兽出没的荒芜之地。

然而,在琼崖抗日公学全体师生的努力下,荒地变成了一所初具规模的学校:屋顶用竹条夹着茅草绑扎而成,四周的墙壁用竹篾编制。教室宽敞整洁,桌板用木条和竹枝钉成。宿舍里,靠墙打着两排相连的床铺,整齐又实用。

从史料记载看来,当时学校的师资队伍十分强大:由冯白驹兼任公学校长,史丹任副校长,政治处主任为王均,教务处主任为吴耀南,军训处主任为谢凤池,总务处主任为符明经。培养对象是部队的战斗骨干、党群干部和各地抗日青年。

“建校初期,由于缺乏教员,特委的领导还兼学校的课。冯白驹同志亲自抽调一批军政素质较好的干部,到公学任职当教员。比如,史丹同志、吴乾鹏同志都是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是马列主义理论方面有较深造诣的教育专家,在公学实施政治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教学和各项任务的完成,起了重要作用。”邢诒孔说。

公学第一期招收初级班、高级班、工农班和妇女班、儿童班,共有学员400多人。《中国海南历史》(第一卷)一书记载,琼崖抗日公学各个班分设班主任和队长。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队长负责行政和生活管理工作。此外,还有专门负责学生军事训练的教官。

据琼崖抗日公学学员冯继志回忆,公学教学内容因班而异、因材施教、有主有从。“冯白驹同志和特委总部的领导同志经常到校给师生们作形势报告,并经常与学员们促膝谈心,勉励其为抗日救国勤奋学习”。

冯继志所说的因材施教在学员罗文洪的回忆中也得到体现。“当年,琼崖抗日公学的教务处根据学员的文化水平,把具有高中水平的青年编入高级班,具有初中毕业水平的青年编入初级班,另外的工农学员则编入工农班,而妇女人数不多被编成一个妇女班。值得一提的是,还有15岁以下的‘红小鬼’们被编入了儿童班。” 罗文洪回忆。

琼崖抗日公学师生之间、上下级之间,同样建立了水融、亲密无间的革命同志关系。刘英豪回忆:“从学校的领导至班主任和教师,都没有一点官架子……在日常生活中,师生们经常在一起学习,一起劳动,同睡一张连铺床,同吃一锅饭,及时交流思想感情。在这里,师生们的物质生活虽然很艰苦,但他们的精神营养却非常丰富。”

琼崖抗日公学办了两期,培养了学员600余人。第二期学员尚未毕业就因“美合事变”而中断学习,学员分配到各地区部队,投入艰苦的抗日战争。

据介绍,从1940年7月至1950年5月海南解放,由于战争环境的变化,学校曾三办三停,具体可分为美合时期、阜龙时期、番阳时期,学校校址也随之几次变迁。

1945年6月18日,阜龙会议决定恢复琼崖抗日公学。此期的培训对象以培养工农干部为主,学校的教育方针和校风不变,课程安排仍然以学习政治课和军事课为主,兼学文化课。后在反动派全面挑起琼崖内战的严重形势下被迫停办。

1948年,琼崖区党委在乐东番阳(今五指山番阳镇)复办琼崖公学,至此,琼崖抗日公学改名为琼崖公学。当时乐东、保亭已经解放,形势大好,主要设置少年班、妇女班、军事班、干部班。

在曾担任琼崖公学校长的史丹看来,琼崖公学创办十年培养干部共1500余人,分布在海南党政军民各部门,在战争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城市和村庄,一切不同的方向,汇合到这块温暖而新鲜的地方。我们的意志受着锻炼,我们的情绪受着激荡,时刻前进是我们的理想……我们要跟着,走人民解放的战场,把建设新琼崖责任放在自己的肩上。”无论在哪个时期,无论校址如何变更,正如琼崖公学的这首校歌,学员们按照恒久传唱的校歌精神,把自己培养成党的儿女……